电动GO



大众与奔驰,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谁更强


Tags:突发新闻    发布时间:2017-06-02 17:02

在“一带一路”影响下,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签约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江淮-大众,未来将主攻中国新能源市场。

与此同时,在中德总理见证下,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签署协议。其中,戴姆勒战略投资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寻求奔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最大化的影响力。

江淮-大众组建合资公司,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在同一天发生了2件足以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件事。显然,大众通过组建第三家合资公司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戴姆勒(奔驰)通过投资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看似偶然却是必然。

偶然的是:

大众在中国先后成立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第三家合资公司江淮-大众经历了一系列风波最终成立。

奔驰在中国先后成立了北京-奔驰、福建-奔驰,以及戴姆勒(奔驰)与比亚迪合资的腾势。为了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福建-奔驰通过股权操作,由北京-奔驰实际控制。最终,戴姆勒(奔驰)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仍为北京-奔驰和腾势。

江淮-大众成为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第三家合资公司,突破以往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只能拥有2家合资公司的规定,让人感到十足的偶然。

必然的是:

江淮-大众和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将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形成竞争关系。这也是经过3年(2014-2017年)快速发展后,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被众多外国车厂从不关注到摩拳擦掌重要转变的核心因素。

江淮-大众与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两种行径,终归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利润和影响力,这也是必然的。

江淮-大众的合资背景:

大众汽车依靠一汽和上汽的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收获了“可怕”的利润,并反哺因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颓势带来的亏空。在新能源领域,大众通过合资和进口形式,从2014年在中国市场销售售价超过30万元的电动和混动汽车。

江淮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市场早期开拓者,在2016年之前无论销量、还是市场占有率都仅次于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但是,在2016年经历了“江淮iEV6S电动SUV,使用南朝鲜三星SDI三元锂电池并被禁止获得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后,江淮汽车未能及时扭转败局,而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流市场。

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背景:

2017年之前,只有几款C级、E级和S级混动车型以整车进口形式在中国市场销售。与大众的新能源汽车遭遇一样,过高的售价不享受补贴和政策支持。

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经售出10万余台自行设计和生产的EC、EV、EX、EU和EH系列电动汽车。截止到2017年4月北汽新能源总销量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第一的地位。北汽新能源在“三电”核心技术,整车性能以及售后服务层面的优异表现,与比亚迪和上汽成为中国新能源市场“三巨头”。

北汽性能源不单纯是一家研发、制造、销售新能源局整车,而是打造一个可扩展的综合生态圈。

根据北汽新能源“十三五战略规划”,北汽新能源将推进“大中小”(大、中、小各车型尺寸)、“高中低”(高、中、低各级别车型)、“234”(续航里程在200公里以内、200-300公里和400-500公里)的产品战略。

至2017年5月,北汽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145个服务站点,将50余家已通过加盟申请的服务站计算在内,预计2017年底超300家。

至到2016年底,北汽新能源自建公共充电桩9400套,私用充电桩23776套。预计2017年底私用充电桩超过30000套,通过合资累计共建公共充电桩18000套。北汽新能源通过合资合作配套共建公共充电桩42500套,私用充电桩24000台,共66500台,在众多能源汽车生产厂中修建充电桩数量第一。

江淮-大众与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的区别:

2016年早些时候,江淮与大众展开合作被确定下来。同时,江淮iEV6S电动SUV全面退市,又赶上江淮iEV5未进入北京市场林林总总。直到2017年上海车展前夕,江淮才推出“拉皮”的iEV7S和A0级iEV6E。大有江淮与大众合作,放弃了原有的产品线,将希望寄托于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以及引进的车型之意。

实际上,江淮-大众合作制造入门级电动汽车,大众寻求的是江淮大规模生产效能和低端的产品定位以及更廉价的代工成本。江淮则希望与大众合作,为自己的新能源“三电”技术带来向上的突破,并提升自己品牌溢价能力。

近日,有传闻江淮-大众第一款车型或在大众“e-UP”车型基础上修改,并使用江淮iEV系列电动汽车现有平台制造,甚至都不会引入大众系新能源技术。

如传言所闻,江淮-大众合资公司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只是悬挂大众(或西雅特)标志的江淮iEV系列电动汽车。而售价却要高于江淮iEV系列电动汽车现有售价。

2017年,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之前,北汽新能源销售业绩、技术研发和整车品质始终如一的稳健攀升。这也是,戴姆勒(奔驰)在与比亚迪合作制造腾势电动汽车之后,再次寻求与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作的直接因素之一。要知道“叫好不叫座”的腾势电动汽车,2016年销量千台级的销量,完全不能与北汽新能源的52187台销量相提并论。

采用“轻资产”方式的北汽新能源,坚持独立研发“电机、电池和电控”等关键技术,委托核心供应商生产,最终自行整车合装。在2015年北汽新能源以“ARCFOX-1”车型平台和“ARCFOX-7”技术平台为基础,开始正向研发模块化驱动、电池总成,匹配可延展的不同级别的电驱动车型。甚至北汽新能源已经延伸出充电桩、服务和租赁产业链。

笔者有话说:

江淮与大众合作并不那么完美,没有获得大众的新能源技术支持,尤其是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现有的传统车型(大众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多为现有车型改型而来)。大众看中的是江淮廉价的代工能力,为的应对2020年中国推行的“油耗标准”和“信用积分”等政策。要知道,大众汽车(含合资和进口)在中国市场年销量接近300万台(2016年)。为了获得全部车型“平均油耗低于5升/百公里”的强硬标准,大众汽车甚至为奥迪Q7大型SUV配置了1台“可笑”的2.0T四缸发动机。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生产的车型,虽然会生产悬挂“大众”标识的新能源汽车,但过高的“技术转让费”使其难以与北汽新能源、上汽以及比亚迪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相竞争。

江淮和大众成立合资公司,江淮需要“大众”的品牌号召力,虽然没有得到相应的车型和技术,却有可能挽回丧失的市场。大众需要江淮的廉价代工成本,为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以及进口车型“稀释”过高的油耗,并化解德国总理默克尔都都难以解决的中国市场推行的“信用积分”政策引发的危机。

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顺其自然,奔驰在中国市场连续多年销量激增,北京-奔驰合资公司功不可没。奈何,奔驰与比亚迪合作的腾势电动汽车销量甚至连江淮都不如。北汽新能源的依靠过硬市场表现,毋庸置疑的成为领航者。

北汽新能源和戴姆勒(奔驰)的合作,不仅仅是品牌层面,更涉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销售渠道等层面。合作的力度和深度,更不是江淮-大众合资公司所能比拟的。

最重要的是,江淮iEV系列电动汽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在过去的几年,江淮iEV5电动汽车出现多宗“燃烧”或“自燃”等事故,其官方也并未给出相关报告。而北汽新能源售出的10万余台电动汽车,至今未发生一宗因自身原因导致的“燃烧”或“自燃”事故。

如果江淮-大众合作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以江淮现有车型和技术为基础,在大规模量产后或依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恐怕这将是大众汽车在中国新能源市场遭遇到最大危机。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大众和戴姆勒(奔驰)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方式,看似相同,却在合资对象比对上力分高下。综合多方信息研判,越来越正规且转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汽车新能源市场,上汽-通用已经下场、一汽-丰田将在2018年国产相关车型、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以及上汽的品牌号召力不断提升,再加上北汽新能源-奔驰的合资公司的挤压,江淮-大众的发展恐怕难以一帆风顺。

在笔者看来,大众为了平衡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既得利益,必须要对江淮-大众进行产品和技术层面的限制。未来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会基于现有车型(平台)制造电动或混动汽车。江淮-大众则只能通过江淮iEV车型生产低端电动汽车。这样既不会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形成竞争关系,又可以满足大众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获得足够的销量。江淮-大众这家合资公司,充其量是大众在中国市场的一个廉价的“保险”。

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直白的说,因为北汽新能源在技术、制造以及市场拥有足够强大的话语权。戴姆勒(奔驰)与比亚迪组建的腾势,已经成为一个不成功的范例。对北汽新能源这种优质资产投资,既可避免足够的风险,又在短期获得足够的利益。

江淮-大众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是否能够走得更远不好说,但是戴姆勒(奔驰)投资北汽新能源确是棋高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