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GO



电动汽车黑幕


发布时间:2016-11-29 11:46

2014年是个时间拐点,从那一年开始国内电动汽车开始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起来,中国也由此进入了电动汽车时代,而在这些国产电动车中,微型车成了众多厂家改造的对象,诞生了吉利康迪D2,北汽EV,众泰E30,E200,奇瑞EQ,荣威e50等等售价低廉的微型电动车,而国家用高昂的补贴,换来的是这些车企简单粗暴的改装车,而车企却独享了国家补贴,这种坐收渔翁之利的行为着实对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消费者极端不负责任。


        针对这种行为,国家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也让很多企业依靠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的行为成为泡影。而国家补贴车企的初衷是让“科技引领市场”,但是市场中这种造价低廉、质量低下的电动车,三四万的成本,十五六万元的售价,车企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和补贴,高科技更是无从谈起,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由此可见电动车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将为大家揭开电动汽车的问题所在。

首先骗补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的开始,导致市场上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投产电动汽车,而国家从2013年宣称对纯电动汽车补贴6万元,地方补贴6万元开始,这种门槛低、来钱快的不成熟产品大规模的涌向市场,造成市场的繁荣一片,然而这不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是骗补的行为在作怪,9月份新闻爆出72家车企狂骗92亿,而这些骗补的电动车并未达到国标,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也为车企自己带来了巨额利润,但同时也会受到国家的严厉制裁。



其次电动汽车的准入门槛低,市场鱼龙混杂。

       由于电动汽车的准入门槛低,所以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去收购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去生产造车,他们的大多数做法是采购成熟的电机,电控,BMS,DCDC,动力电池组,并购买成熟的车型逆向研发底盘技术,然后购买专业的调校公司来为电动汽车做系统的开发调校等,传统车企不同的是不用去开发车型底盘,而是用现有的燃油车底盘作为开发基础,比如奇瑞eQ,比亚迪帝豪EV,长安逸动EV,北汽新能源的EU260,比亚迪的E5等,虽然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池、电机、电控,但是要生产一台十分优秀、可靠的电动车仍然需要强大的工业背景作为依托,特斯拉就是很好的例子,背后有丰田、奔驰、松下等公司支持下融合了很多特有的技术开发出了很多人追捧的电动汽车。

第三换心技术不足以称为电动车,质量堪忧。

      国产低价电动汽车无任何技术含量可言,国产传统车企,利用造车的优势,将旗下的微型车小型车的通过简单的改装,摇身一变就称为了电动汽车,来向国家申请补贴了,这种车型根本不配叫做电动汽车,究其原因,首先将现款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冷却系统、排气管路等都全部去掉,换装上电动机、动力电池组、各种控制器等,外观装饰电动汽车特有的蓝色装饰条,车尾部增加电动车的特有通用标识ev,这样一辆纯电动汽车就诞生了,这种做法厂家节约了大量的设计费用,研发费用,测试费用以及零部件的采购成本,而售价往往是十五六万元,国家补贴后售价低至四五万元,价格的诱惑下让很多人都纷纷采购,但是它真的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车吗?没有专门的设计、没有经过严苛的环境测试、没有经过碰撞试验、而采购的电机,电池更是以便宜能用为标准,更别提主被动安全了,为了拿到补贴,车企竟然让这种车跑100公里/小时,如何保证安全,而电池的短寿命、电机的可靠性、零部件的更换成本都成为一种不确定性。


第四技术无投入,压缩控制成本投入。

       为了达到国家强制规定的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厂家将增大电池组数量,无疑就增大了车重,由于采购的成本原因,不会采购名牌电机,所以受电机的功率限制,微型车的动力表现的非常孱弱,提速慢,尤其是在高速路上,速度慢会占用车道,导致交通事故的风险大大增加,而一辆电动车的技术投入也是体现车型的产品品质和附加价值的,国内车企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考虑自己研发核心零部件,而是采购零部件,比如电池技术,国内的低端三元锂电池循环两千次就已经剩余60%~70%,而日韩三元锂电池可以循环三千到四千次,甚至更高,而控制器、逆变器等控制系统更是相差甚远了,所以车企很难去达成统一的产品标准,造成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高,返修率高,更换配件的成本高等特点。

第五无大局意识,偷鸡不成蚀把米。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汽车行业,是高科技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等融为一体的未来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提升产品品牌形象的手段。而如今国内这些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不仅不在新能源上投入,反而为了节约成本只生产处于市场边缘的微型车,如此低端低质的现象无疑对企业品牌造成了很大影响。

       而合资车企为什么没有一款纯电动车上市呢,难道合资企业真的在电动汽车行业不如自主品牌吗?不是的,外资汽车企业研发新能源车型很多年了,他们研发的是电动车的整车平台,大众专门为电动汽车研发了MEB平台,在未来,大众的此平台为模块化平台,将会产生众多车型,而电机、电控、电池将一并被整合在平台之中。而核心技术对他们来说并非是不可解决的难题,他们考虑的是车型的整体架构,产品的合理性,以及平台开发等,这种着眼于未来的全局观,想必国内没有几家。


编辑点评:国内车企的想法是美好的,想来弯道超车,但是作为电动汽车来说,准入门槛很低,而真正的门槛是当你投入资本以后,进到这个行业里来了,门槛显现出来,没有核心技术,全部采购,这样怎么才能从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呢,典型的例子就是知豆D2S,众泰E30,长城C30EV,奇瑞EQ等。